外教说的太对了,男足成绩为什么差,球员技术不行,球商还差

中国足球的困境:从根源到出路

在中国足球的低谷时期,我们不难发现其症结所在。首先,球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,这导致他们难以深刻理解主教练的战术意图,甚至对比赛本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。其次,球员的基本功极其不扎实,最基础的传、停、带都难以熟练掌握,更遑论执行复杂的战术。在场上,他们常常只是“站桩式”踢球,缺乏对足球运动的独立思考和理解,思想停留在业余层面,鲜有主动的战术执行和临场应变。

在一个事事讲求追责的环境下,足球运动也难以幸免。球员们对失误的恐惧,并非来自领导、教练或球迷的压力,而是源于自身能力上的不足。在国外,这或许只能算作纯粹的业余水平,但在国内,他们却莫名其妙地获得了“职业球员”的身份,地位尊崇,然而思维和技术却仍停留在业余阶段。这种身份与能力的脱节,导致他们在赛场上常常心慌意乱,大脑一片空白,身体肌肉僵硬,别说带球突破,就连基本的传球和跑动都成问题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国内的足球解说界也仿佛成了“老好人”,避重就轻,从不愿得罪人。当球员表现不佳时,他们往往会找各种理由开脱,诸如“有伤在身”、“发挥不理想”等等,殊不知这不过是掩盖了球员自身水平低的事实。然而,这些解说员又怎敢直言不讳?就连电视转播也显得业余,当球员踢出“大呲花”或出现低级失误时,镜头很少对准他们,而是草草带过,这种“和稀泥”的态度,无疑是在逃避问题的根源。

展开全文

当然,我们不能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球员。一个什么样的环境,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。在我们这样的足球环境中,想要培养出高水平的球员简直是天方夜谭。球员从小就缺乏对足球的浓厚兴趣,只顾埋头苦练身体,技术却不见得有多好。教练们同样缺乏进取心,从未见过有哪个教练选择留洋深造,汲取国外先进的足球理念。

里皮老爷子早已洞悉了国足的根本问题。我们不能指望一群追求物质利益的“千万富翁”,在球场上挥洒汗水,为国争光。如果缺乏为国奉献的爱国情怀,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刻苦钻研技术的坚定意志,以及甘于奉献的奋斗精神,仅仅是抱着赚钱的心态,想要突破现状,无疑是痴人说梦。

为了扭转目前的局面,未来的训练必须进行革新。可以考虑组织一支20人的陪练队伍,专门进行高强度的围抢训练。在严苛的对抗、密集的人数和高难度的条件下,球员们需要学会如何进行技战术配合、如何摆脱困境、如何拼抢、如何走位,以及掌握各种过人技巧。同时,也要着重训练短传配合、中长传快速配合,以及不易丢球的脚下技术。只有通过这样的高强度训练,才能根治球员们“怕抢、怕对抗、怕围逼、易丢球、人多控球不稳”等长期存在的顽疾,从而真正培养出他们过硬的本领。

中国足球真正问题的核心,在于选拔机制的失误。将那些“不会踢球”和“不想努力踢球”的人送入国家队,无论谁来担任主教练,都无法拯救如今的中国足球。

缺乏技术,缺乏头脑,即便身体强壮也尚可挽救。但问题是,我们连强健的体魄也同样缺失,面对这样的困境,我们又能如何是好?"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