羽生结弦错失奖牌,全网为他抱憾!这位日本运动员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?

今天中午,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决赛落幕!

羽生结弦再次引爆热搜。

在男单自由滑比赛中,羽生结弦第一跳就拿出令人期待已久的4A,但遗憾落冰失败,最终排名第四,无缘奥运三连冠。

在《天与地》背景音下,他继去年全日花滑锦标赛后,再次挑战阿克赛尔四周跳(4A),在0.7秒的滞空时间内实现1440度旋转,这个从未有人在公开赛场实现过的人类极限。

传说中完美落冰的4A,长这样��。2021年12月23日,他曾在一次公开训练中完成过。去年全日花滑锦标赛中的4A,因周数不够被判降级3A

赛前赛后,网上观众都为他捏了一大把汗。

从赛前“单身12年换羽生平安落冰” “4A小姐对他好一点”,到摔倒时满屏都是“啊啊啊啊啊没关系加油!”

其实他本来可以不必非要选择挑战4A,这个动作此前也没有任何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完成过,但他是羽生结弦啊,他把挑战4A视为自己的使命,这也是羽生结弦的“英雄主义”!

今天,他做到了。

突破自我,挑战极限,羽生结弦给我们展现的,是真正的体育精神,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。

谢幕离场时,羽生结弦深深鞠躬,并弯腰抚摸冰面,难言不舍,着实让人心疼。

图源:北京日报

但庆幸的是,根据国际滑联的最新消息,他的4A被国际滑联认定。

但正如央视解说陈滢说的那样,“守一座守不住的城,打一场赢不了的仗”,短节目失利后他开玩笑自己被冰讨厌了,笑看成败,这种淡然何尝不是另一种王者风范。

在日本,羽生结弦被誉为“国宝级运动员”,日本政府于2018年授予他国民荣誉奖,表彰他“实现了留名世界历史的壮举,给许多国民带去了梦想与感动,给予社会光明的希望和勇气。”时年23岁的羽生,也是这一奖项里最年轻的个人获得者。

在中国,羽生毫无疑问是北京冬奥会上最受人关注的外国运动员,是社交媒体热门搜索榜单的常客。

冬奥还没开幕,羽生结弦的名字就挂在微博热搜上。

去年10月,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面向境外观众售票的消息一出,羽生结弦的粉丝在线拜托中国观众为他加油,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暖心回应就上了热搜。

到了开幕前夕,迟迟没能在北京见到他,可把网友急坏了。

2月2日,日本花滑队到达北京的名单中,没有羽生结弦。

2月3日,公开训练场上,没有羽生结弦。

2月4日,开幕式代表团里,没有羽生结弦。

#感觉全世界都在找羽生结弦#、#羽生结弦什么时候来奥运会#等话题挂在热搜。

直到2月6日下午,羽生结弦本人到达北京,7日下午,一身紧身黑衣的他出现在首都体育馆花滑训练馆。网友们的心才算是定下来了。

这次错失奖牌,很多网友为他遗憾,但也有很多人不解。

一名日本运动员,凭什么一直在中国刷屏?

作为本届冬奥会人气最高的外籍运动员,羽生结弦这个名字每天都能在新闻里看到。

2月8日当天,他的首秀就在谷爱凌夺金之后,没想到竟然挤掉热榜第一,强势登顶。

奥运会赛事通常都会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信心,人们为本国选手呐喊助威是理所当然,运动员取得成就是为国争光,几乎无一例外。

可羽生结弦是这例外。作为日本选手,不仅是其本国民众,就连在中国也拥有众多粉丝,全世界不同国家都有人期盼着他取得好成绩,完成4A,创造新的辉煌。

这挺奇怪。但当我认真地、完整地看完花滑比赛后,好像找到了答案。

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,花样滑冰的特殊之处,在于它将体育与艺术深刻地联结在一起,柔美中不失力量,极具观赏性。

更重要的是,花滑的比赛形式并不具有激烈的、直观的竞技意味,每一位运动员都有一段完整的时间,一个人在场上完成自己的表演。

而看过比赛的人会发现,羽生结弦出场期间没有解说,凡是他的比赛都是等到最后才开始点评。

看见他再现冬奥赛场,大家可能会想起四年前平昌的“安倍晴明”。

一袭白衣的翩翩少年,仿佛是从电影《阴阳师》中走出来的晴明,他将自己的呼吸与步法融入音乐,恣意滑行在冷冽的冰面上。

2018年平昌冬奥自由滑表演,音乐选自日影《阴阳师》的《SEIMEI(晴明)》,他在音乐改编中还融入了自己的呼吸,将服装、表情、舞蹈动作与日本雅乐完美融合,演绎“冰上阴阳师”。

这一滑,滑出了66年来“首位蝉联的奥运会冠军”,也滑入了无数人的心里。央视资深解说陈滢评价他——

容颜如玉,身姿如松,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

羽生结弦,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

命运对勇士低语:你无法抵御风暴

勇士低声回应:我就是风暴

从19岁起奋战在各大国际顶级花滑赛场的羽生结弦,也缔造了无数名场面。

2019年花滑世锦赛惜败夺银后表演赛的一曲《春天,来吧》,节目中数次“吻冰”让观众直呼“你就是春天!”

当年世锦赛,羽生结弦是以300.96高分(国际滑联新规后第一个破300分的人)惜败给美籍华裔运动员陈巍。《春天,来吧》是他赛后的表演滑。

2017年世锦赛他因短节目失利导致自由滑排到第一位出场,一曲《希望与遗赠》,他以“樱花绽放般决绝”的姿态,完成四个难度空前的四周跳,实现惊天逆转,夺冠的同时,还打破了世界纪录。

2017年世锦赛自由滑节目《希望与遗赠》。在此之前,伤病困扰使羽生结弦接连在2015上海世锦赛、2016年波士顿世锦赛与冠军失之交臂。《希望与遗赠》既是他在2017世锦赛翻盘的曲目,也代表了他从生涯低谷到绝地反击的艰难历程。

赛场上,他的成绩无可挑剔:

第一位获得花滑男单奥运金牌的亚洲人、奥运卫冕冠军

奥运会、世锦赛和大奖赛的大满贯获得者

19次打破世界纪录、世界纪录保持者

……

可如果只是成绩优异,也不足以支撑起如此高涨的人气。

或者说,羽生结弦的火,从来不是靠金牌。

或许看完他的故事,你也会认可这句话,甚至会为这个27岁大男孩的冰雪生涯落泪。

1994年出生的羽生结弦,从小美到大。

就像《棒球王子》这类日漫里的男主,一登场,帅是最基本条件。

但得提醒一句,千万别被他这张俊美的脸欺骗。

羽生结弦从小患有哮喘,为了改善体质,4岁那年他就被父母送去学习滑冰。

一段时间后,身体在慢慢变好,可他每天都在忙着贪玩,给严苛的教练捣乱。

父亲对他说,如果不行可以放弃,但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。

没想到羽生结弦的好胜心被激起,他偏要在冰场上取得成绩证明给别人看。

从那时起,羽生结弦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。

别人练20次,他就得练50次。

别人不敢做的高难度动作,他大胆尝试,不要命地似的把自己往空中抛,然后一次次重摔倒地。

连教练都说,不敢相信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此疯狂、大胆。

花样滑冰是一项危险系数特别高的运动,因为要在高速运动中不断旋转跳跃,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得承受数倍于体重的冲击。

可当旁人问他疼不疼,即便摔得满身是伤,羽生结弦的回答从来都是“不!”

2004年,不到10岁的羽生结弦夺得日本初级花滑锦标赛青少年组金牌。

那时世界冠军是普鲁申科,来自俄罗斯的“冰上王子”。

还在读小学的羽生结弦看着电视暗下决心,将来也要拿奥运金牌。

在此后的几年间,他逐渐在世界青少年比赛中崭露头角,成了日本花滑界的希望之星。

他在自传《苍炎》中曾语气轻松地聊起他心目中的花滑。

“我所认为的花滑——这个嘛,首先,滑冰使我快乐。还有,为了在比赛中获胜而努力。不管怎么说,滑冰选手始终是在为自己而滑。自己想要有成绩,所以才滑。但是,观众看了选手们的表演后,触发了他们的某种感受……我觉得花滑有这样的不可思议之处。从素不相识的人嘴里说出‘好感动啊!’‘获得了正能量哦’,这就是滑冰了不起的地方吧。”

笑得很开心的羽生结弦,图源《苍炎》

甚至在采访中用“一生悬命”来表达态度。一生悬命,是个日语短语,意为一生用全部力量去做一件事情。

17岁那一年,他经历了“3·11”东日本大地震。地震发生时,他正在仙台的冰场训练。至今,羽生结弦仍然记得那一天听见的声音和看见的景象。

那天,羽生结弦就在仙台本地训练,他穿着冰靴仓皇逃到空地,却被眼前的景象击破心理防线。

几乎就在一瞬间,熟悉的家乡变成人间炼狱……

那场地震,后来被测定为9.0级,震源距离羽生的家乡仅130千米。地质构造剧烈变化还引发了巨大海啸,冲击了日本沿岸,灾难夺去了15897人的生命。

地震发生后第十天,羽生结弦去往东神奈川,恢复训练,重新开始备战世锦赛和逐渐临近的索契冬奥会。

2012年世锦赛,羽生结弦在赛后的表演滑上表演了《白鸟湖》,象征着重新启程

他一度感到强烈的幸存者愧疚,对坚持的滑冰事业产生自我怀疑,甚至想过,不再滑冰了。他觉得自己为了个人的花滑梦想,逃走了,背弃了灾区的人们。

训练场馆毁于地震后的那个夏天,羽生结弦出演了60场商业公演,辗转于全国的冰场,把公演当作训练,为灾区募捐。

他重新找到了滑冰的动力。作为出身灾区的运动员,“如果我在花滑上取得了好成绩,大家会变得有精神,那就是我能为大家做的事情了。”

从那之后,羽生结弦不再把花滑当作自己一个人的梦想,而是视为支持他、期待他,因他而感到力量的人们共同的梦想。在冰场上,他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滑行,而是千千万万双手推着他向前。

羽生结弦不再把花滑当作自己一个人的梦想

很多人会想,羽生结弦式的人生一定很爽。

但任何人都会犹豫,要不要接过这样的人生剧本。

羽生结弦从2011年开始遭遇过大大小小几十次伤病,但大多数时候他不会选择退赛:

12年世锦赛,赛前右脚踝受伤,注射止痛剂上场,铜牌,赛后确诊为剥离性骨折。

14年中国杯,发生碰撞意外,下颌,头部鲜血不断,坚持上场,赛后被担架抬去紧急治疗,诊断头部挫伤,下颌挫伤,腰部挫伤,左大腿挫伤,右关节碾挫,轻微脑震荡,银牌。

16年波士顿世锦赛,左脚韧带损伤甚至无法穿上冰鞋(赛后公布),银牌。

18年大奖赛俄罗斯站,金牌,自由滑OP右脚裸韧带损伤复发,三角韧带损伤,腓骨筋腱部损伤,拄着拐杖走上领奖台。

19年世团赛,右脚关节外侧韧带损伤,三角韧带损伤,右腓骨筋腱部损伤,被医生警告必须进行治疗,退赛。

……

每次成绩不佳,他也不会拿伤病当借口,更不会埋怨运气不好,输了就是实力不够。

他说:“如果把受伤当作借口,那就真的输了!”

这是多年来羽生结弦作为一名冰上舞者始终贯彻的信念,也是对观众的尊敬与回馈。

中国网友评价羽生结弦:

当一名运动员只有国籍可以被拿来吐槽时,那他绝对足够完美。

羽生本可以凭借赛场上的成绩和场外的人气疯狂吸金,但他没有公开社交账号,不上娱乐节目,数不清的商业代言被婉拒。

他十年如一日地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,痴迷打磨技巧、增进技艺。

为此,朋友甚至说羽生结弦“非常令人讨厌”。

曾经的他,不能接受自己输,在公众场合毫不掩饰对冠军的渴望,因为成绩不好整夜不睡觉,时常被人误解为傲慢自大……

但不得不说,他也是靠着这种“不疯魔、不成佛”的偏执一次次击退质疑,刷新纪录。

即便如此,冰场之外的羽生结弦却是另一番模样:

低调、谦逊、平易近人。

比赛中,他会为场上的中国队员加油。

中国选手宋楠成功完成四周跳,羽生竟兴奋得像个孩子冲进场内与其拥抱庆祝。

当发现中国队员国旗拿反,他会热心提醒、帮忙纠正。

其他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,为了不打扰别人他会爬行通过。

只能说:

羽生结弦,一名纯粹到骨子里的运动员。

本届冬奥会,羽生结弦为北京带来了一份特殊礼物:

挑战人类极限,在奥运赛场完成一次真正的4A。

(4A,即四周半跳。A是阿克塞尔跳的简称,是唯一一种向前滑行时起跳的跳跃动作。因此,在数字周数相同的情况下,阿克塞尔跳要比其它跳跃多转半圈。目前还没有其他运动员,成功在正式比赛中完成这个动作。如果成功,也是人类在花样滑冰中的人体极限突破。)

2021年底,羽生结弦在赢得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后就当场宣告:

“我会在北京冬奥会上跳出真正的,不是现在这种程度的四周半。”

不久前接受采访,他再次强调:

“我并不想只是偶尔做出一次四周半,而是要努力把四周半练熟!我会拿出不同于上届、上届冬奥会的实力,来迎战北京冬奥会。”

根据国际滑联最新规则,4A分数已被降低,3A明明能得到更多分,但他仍坚定不移地做出选择。

其实平昌卫冕后,羽生结弦已赢得所有人的尊重,金牌也已然不重要。

只是,真正的勇士,绝不会在终点前停止挑战的脚步。

北京是羽生结弦奥运之旅的最后一站,这也是观众如此期待他出场的重要原因。

毕竟,谁不想见证人类极限呢?

看到这里或许能够明白:

为什么中国观众能够放下偏见对待一个日本人。

就像羽生结弦对自己的评价:

“我不是偶像也不是艺人,我作为一名运动员的灵魂,不想让它有任何的游离和偏移。”

真正的体育精神,也真的可以跨越国界。

作为东道主,中国人从不吝啬对具有真正拼搏精神之人的赞美。

无论今天有没有这枚金牌,羽生结弦,都配得上所有观众的掌声和赞美。

正如他的名字,“结弦”:

再见少年拉满弓,不惧岁月不惧风!

感谢这位花滑老将,感谢他在北京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表演!

来源:南风窗、人物、城市画报、益美传媒等

小编 · 菜菜

原标题:《羽生结弦错失奖牌,全网为他抱憾!这位日本运动员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?》

阅读原文